摘要 : 给研究生的12条忠告,19考研的你也该看看
1.志向要远大,立足要实际
每个研究生都应该有这样的抱负:在探索科技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和贡献,有所发现,有所发明,有所创造,有所前进。
2.要学位,更要学问
获得一个博士学位,只须在核心期刊(ei或sci)上发表几篇文章就可以了,但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,更应该重视研究学问,获取真的知识,摆正做人、求学问、得学位的关系,老老实实做人,踏踏实实做学问,心怀一个崇高的目标,获得名副其实的学位。
3.要与指导老师多交流
研究生从交流中学习,可以学习老师如何思考问题,如何深入研究,如何撰写论文,如何治学,等等。因此,研究生一定要主动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与进展、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告诉自己的指导老师,有时也要向指导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,使他放心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。在与指导老师讨论问题时,一定要事先有所准备,要敢于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。指导老师也会从你的见解、看法甚至一个思想火花中得到启发,抓住你的“好想法”,告诉你应该如何做下去,哪里可能开辟出通往巅峰的途径。指导老师也常常会把自己的科学思想、想法、建议和批评坦诚地告诉你。研究生最好能记下老师的谈话特别是建议和意见,仔细琢磨体会。
需要注意的是,想指导老师请教时,不要企求指导老师会帮助解答很具体的问题。若指导老师对学生帮助得太多,带过头了,甚至抱着学生过河,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性,未必是件好事。
4.要怀抱做学问的兴趣和激情
一个优秀的科学家,最基本的品格有两条:对科学的热爱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。
如对某一门学科尚未入门,对课题一无所知,开始自然是很难产生强烈的兴趣。但一旦选择了这一课题,便要使自己尽可能获得较广阔的基础。对这一领域有愈深的了解,便愈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兴趣。
5.要把思考变成自己的习惯和爱好
思考对一个向科学进军的人尤其是对研究生更为重要。读书时,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,不要人云亦云,而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,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、解释科学现象。进行科学研究,并不能直接从书本中找到答案,要靠人们有意识的思想活动,时时刻刻把问题挂在心上,思考假说(假设、方案)和解决问题的途径。这种有意识的思考活动,正是一个研究生在求学期间最需要培养的品质。
6.要读经典著作并做笔记
一定要精读几部本学科现代的经典著作。到研究生阶段,我们要尽可能对本学科领域做全面、深入的了解,根基愈宽阔,则将来可致力发展的范围亦愈广阔。
我们做学问时,必须对前人的工作进行研究,弄清楚他们的思想、理论、过程,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、受到的局限。只要把这些情况研究得一清二楚了,你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东西。“传承拓新”,这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。
研究生阶段的思考是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质疑前人,是学习的深化、思考的深入,从思考到研究,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的成果,实际上是学术进步的过程。
读书时,还必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。我们研究学问时,必须查阅和浏览大量有关的文献,做到对研究的问题有精细和全面的了解。在学习的第一阶段结束时,研究生应对所研究的问题、自己读书中思考的问题写一个文献评述。这个文献评述并不是国内外文献的简单罗列,而是一篇包含自己见解,具有评论性质的文章,最好能达到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水平。这可以说是研究生进入科学大门后第一个极好的锻炼。
7.要以绝对诚实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
研究生从一开始入学,无论做实验、搞研究、写论文,都要保持严谨的学风,建立起应有的学术规范意识,培养自己对学术研究绝对诚实的态度。
8.要有自信心,敢于怀疑,敢于质疑权威
9.要潜心学术,不要急工近利
研究生一定要力戒急功近利,要甘于寂寞,老老实实做学问。搞学问需要一种淡泊、宁静的心态,只有一步一步、一点一点地下功夫专研,才能有所成就。急功近利,浅尝辄止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。
10.要有团队精神
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(创见和想法)贡献出来,人人都努力在他人的工作上添砖加瓦,各献其长;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和批评,使科学思想(创见和想法)得到肯定、修正或扬弃,由此得到启发和提高,既合作又竞争,共同推动学术发展和进步。
11.要学习科学方法、励行科学精神和遵守科学规范
科学的工作程序通常是:首先确认一个问题,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;其次提出一个解答(即假说),演绎由此解答所产生的影响或推论;最后用实验对这些演绎的推论进行检验,结果是这一假说被接受、被修改或被放弃。
12.要力求创新,重视理性思维和人文素质的培养
我要评论: | |
*内 容: |
|
验证码: | |
共有-条评论